《中国青年》创刊和共青团参加思想文化战线斗争


2022-03-17 00:01 来源: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宁波市镇海区委员会

创刊背景:在大革命的发动时期,正值广大青年时期在经历了五四运动之后,感到为救国而处处碰壁,陷入“梦醒之后无路可走”之境之时。中共三大提出:“社会主义青年团对于青年学生应从普通的文化宣传进而为主义的宣传,应从一般的学生运动引导青年学生到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根据这一要求,青年团中央在团机关刊《先驱》停刊两个月后,于1923年10月20日出版了新的机关刊《中国青年》创刊号。


《中国青年》要帮助广大青年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命运多舛的人生。“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要引导一般青年到强健的路上”,为此,《中国青年》以极大的篇幅,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详尽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现状,指出,在中国最跋扈的帝国主义,军阀、买办不过是帝国主义卵翼下的附属品,军阀混战和人民贫困都是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作祟。当时团中央非常重视中国青年的边看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一批理论家,宣传家和团中央的领导人如恽代英、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



除译载高尔基等苏俄作家的作品外,《中国青年》也发表过一批较好的革命文学创作,如瞿秋白的《那个城》,朱自清的《赠友》,赵声的《遗诗》,绍吾的 《我站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巅》,吴雨铭的《烈士集》(组诗,共65首),一声的《奴隶们的誓言》、《十月革命》、《誓诗》,光赤的《疯儿》等。第144期还以《论党的出版物与文学》为题,译载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中国青年报》是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在中国主要报纸公信力调查中,该报连续10年位居前3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宣传了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黄继光、邱少云,创造先进操作法的青岛纺织女工郝建秀、“走在时间前面”的鞍钢工人王崇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王杰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报加强改革的宣传,报道了一批各行各业勇于开拓的青年改革者的先进事迹,在较深的层次上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该报社还为青年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





中国共青团名称的演变


来源:2022-04-27 22:41 Communist Youth League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筹建中国青年团早期组织的时候,考虑到团组织是共产党的“预备学校”,加入这个组织的青年团员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对各种繁复的“社会主义”流派作理论上的分析、判断,最后成为一个科学社会主义者。鉴此,为了能够团结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团组织中来,决定将团组织的名称定为“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底,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经过一年的奋斗,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趋向高潮。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上的人们开始对共产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宣言》,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通常被简称为“共产青年团”或“少共”。



“青年救国联合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阶级矛盾被民族矛盾所取代。1936年11月,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精神,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提出把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组织的共产主义青年团改造成为中国抗日青年群众组织。根据这一决定,各地的共青团组织先后被改造成为名称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抗日群众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在这些抗日根据地中,这种组织一般一律使用“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青救会”)这个名称,但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则没有统一的名称。这时,经过共青团改造后的青年组织的性质已经由无产阶级青年组织变为抗日青年群众组织。由于共青团改造及改造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青年组织的这段历史对共青团组织性质的最后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以青年救国会为主体的抗日青年组织发展的历史成为中国共青团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及任务的变化,1946年9月以后,中共中央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择地试建”青年团的工作。在这项工作取得成功后,又于1946年11月5日向全国各解放区发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


各地在试建青年团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名称,但是使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个名称较多,在1948年9月9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对东北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情况报告的批示》中,明确指示:“全国都定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此后,各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都统一定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月19日又发出了《关于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全国民主青年代表大会的通知》,开始了在全国正式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过渡时期任务的逐步完成,在1955年9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青年团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召开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建议更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决议指出:“鉴于我们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终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已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党和国家所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已经给青年团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因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一名称巳不能确切地体现青年团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广大团员和青年由于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也十分希望更改团的名称。为此,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建议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责成常委会组织专门委员会负责修改团章的工作。”团中央的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在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上,关于党团关系一章就直接使用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名称。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团员和青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正式出师北伐。团中央立即响应党的号召,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运动迅猛发展,泉州改组了各校学生自治会为学生会,并联合成立了全县学生联合会。其次,进步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各地不少的工会和农会也都很快建立和发展起来,泉州青年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及国民党左派青年深入工农,在市郊市区以及同安等地开办夜校,吸收工农学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向工农指出受苦受难的原因在于军阀政府贪官污吏的压迫,土豪劣绅的剥削,启发其阶级觉悟,号召组织起来,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然后进行组织工会,农协的活动。



北伐军进入福州后,福州工人组织起很多工会,不少青年学生都休学,参加革命,到工厂去进行宣传活动,搞组织工会工作。中共福州特委还派了一批农民子弟和学生,深入福州郊区农村,发动组织村民。再次反对帝国主义的群众斗争也迅速高涨,1927年1月,福州青年纷纷起来响应汉口,九江人民的斗争,厦门学生召集各界反英反奉(奉系军阀,日本帝国主义走狗,此时又勾结上英帝国主义)大会,认真宣讲汉口九江惨案的前前后后,并发出告福建民众书,号召全省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蹂躏,打倒帝国主义。福州学生群起捣毁了日本商店,没收并焚毁了大批外国货物,并禁止外国货物在港口卸货。



创建共青团苏区中央局


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和党的八七会议为标志,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土地革命时期。截至1930年夏,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了赣南闽西根据地、湘赣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等大大小小十几块红色区域,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十多个省的边界地区或远离中心城市的偏僻山区。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对青年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共青团的领导机关能更有效地加强对根据地青年工作的领导。 而设在上海的团中央机关远离农村、远离苏区、远离当时革命和反革命搏斗最激烈的地方,地域的阻隔,敌人的围剿封锁,交通的不便,难以做到上情迅速下达,团中央很难实施对根据地青年工作的直接领导。 其次是因为上海是当时各种反动势力的大本营和顽固堡垒,也是国民党黑暗统治最为严酷的地方,给苏区青年运动和共青团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因此,设立团苏区中央局是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发展革命根据地青年运动和开展共青团工作的需要。

1930年8月底,从苏联共产国际归国的周恩来向党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中央根据这些指示提出要在广大的苏维埃区域内,集中一切力量巩固地向前发展,更有力的,更有把握的,更有保障的争取全国的胜利。 团中央根据这一精神,决定依照党中央分局管辖区的分划成立中央分局。 鉴于当时团苏区中央局尚未建立,在1931年1月31日,团中央通过决议提出:“即刻选派最有力的同志来组织苏区中央分局,来领导苏区广大的青年群众运动,创立雇工工会、青工部和巩固及发展少先队、童子团。”

紧接着在当年2月19日,团中央又发表了《团在苏区中任务决议》,在提出团在根据地工作的具体任务的同时,还对团苏区中央局的责任和机关部门组成作出了规定:
(1)团的苏区中央局与党的苏区中央局关系是团与党的关系,“应该立即与党的中央局发生关系,在它的领导之下工作,进行完成这个决议”;
(2)团苏区中央局与上海团中央的关系是下级与上级、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团苏区中央局接受团中央领导,“中央局应经常的向团的中央局报告工作,每两星期作工作报告及派交通到中央”;
(3)团苏区中央局与共青团各特委关系是上级领导下级关系,应“设法与特委发生关系,指导他们的工作”。 团苏区中央局的工作分工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鼓动部长、经济法权部长、参加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表。这个《决议》还要求团苏区中央分局成立后“应立即组织各苏区的团的代表大会”,建立团的领导机关,还要开展创办机关报和开办团校等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团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2年1月15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叶坪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会堂召开。来自江西、福建等革命根据地的代表和红军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出席会议并向大会致词,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红军总司令朱德等也出席会议并讲话。